电梯安装质量等级评定报告(单梯)
国 家:
城 市:
项 目 名 称:
总 台 数:
楼(座)号:
A/B/C/D梯:
安 装 单 位:
检 查 人:
电梯主要参数
曳引机厂家 |
|
曳引机型号 |
|
出厂编号 |
|
速 比 |
|
曳引绳 根/Φ |
|
电动机型号 |
|
功 率 |
|
额定电压 |
|
额定电流 |
|
限速器厂家 |
|
限速器型号 |
|
门机厂家 |
|
门机型号 |
|
开门方式 |
|
主控型号 |
|
变频器厂家 |
|
变频器型号 |
|
功率 |
|
额定载荷 |
|
速度 |
|
层/站 |
|
一、检验部位:机房
保证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主电源开关 |
1.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轿厢照明和通风 |
|
|
2.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机房照明 |
|
| |
3.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机房内电源插座 |
|
| |
4.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轿顶与低坑的电源插座 |
|
| |
5.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电梯井道照明 |
|
| |
6.断开后不应切断电路报警装置 |
|
| |
7.具有稳定的断开和锁闭位置 |
|
| |
8.在断开位置是时应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住 |
|
| |
9.若两台以上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应设区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
|
| |
断相保护装置 |
1.每台电梯配置供电系统断相保护装置 |
|
|
2.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
|
| |
限速器 |
1.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
|
|
2.限速器运转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完好 |
|
| |
3.限速器位置安装正确,绳轮垂直度 |
|
| |
4.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震颤现象 |
|
| |
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 |
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保持其松开状态。 |
|
|
评定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 |
1.曳引机空载和满载工况下A级≤ |
|
|
2.导向轮空载和满载工况下A级≤ |
|
| |
曳引轮端面对导向轮端面的平行度 |
A级≤± |
|
|
制动器 |
1.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的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分开。 |
|
|
2.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 A级:两侧各≤ |
|
| |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线路敷设与接地线要求 |
1.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否则必须加屏蔽保护 |
|
|
2.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 |
|
| |
3.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 |
|
| |
4.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 |
|
| |
5.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
|
| |
救援要求 |
1.曳引绳上应做出轿厢再各平层位置的标记,并将其对应标记识别图表挂在机房内易于观察的墙上 |
|
|
2.应有发生困人故障时的救援步骤、方法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 |
|
| |
曳引机 |
1.油标应齐全,油位应显示清晰,润滑油的油位应显示在油窗高度1/2位置 |
|
|
2.除涡杆伸出一端漏油面积平均每小时不超过 |
|
|
二、检验部位:井道部件
评定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导轨垂直度 |
1.在整体高度内≤± |
左 |
|
|
|
|
|
|
|
|
|
|
|
右 |
|
|
|
|
|
|
|
|
|
| |||
2.轿厢导轨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轨顶距 |
1.轿厢导轨为 A级:0~﹢ |
|
|
|
|
|
|
|
|
|
|
|
|
2.对重导轨为A级:0~﹢ |
|
|
|
|
|
|
|
|
|
|
|
| |
导轨接头 |
1.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导轨接头处台阶为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导轨接头处正面与侧面垂直度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若超差应修平,修光长度为 |
|
|
|
|
|
|
|
|
|
|
|
| |
5.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导轨接头处正面与侧面垂直度 A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轿厢导轨平行度 |
轿厢导轨平行度:A级:±0.5/300 B级:±1/3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 |
1. 耗能型缓冲器为150~400mm 2. 蓄能型缓冲器为200~350mm |
|
| ||||||||||
2.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中心的偏差不大于 |
|
| |||||||||||
液压缓冲器 |
1.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 |
|
| ||||||||||
2.充液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时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安全开关 |
|
| |||||||||||
电缆安装应满足 |
1.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 |
|
| ||||||||||
2.轿厢于底层平层后随行电缆底端与底层地面间距A﹥ |
|
| |||||||||||
3.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
|
| |||||||||||
4.随行电缆在运行中不得与任何固定部件发生挂碰 |
|
| |||||||||||
补偿链的安装 |
1.补偿链两端应可靠固定,并具有二次保护装置 |
|
| ||||||||||
2.轿厢压缩缓冲器后,补偿链不得与底坑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
|
| |||||||||||
3.补偿链不应有打结和扭曲 |
|
| |||||||||||
4.补偿链在运行中不得与任何固定部件发生刮碰 |
|
| |||||||||||
5.补偿链距底坑地面200~ |
|
| |||||||||||
6.补偿链挡管距底坑地面400~ |
|
|
三、检验部位:轿厢
保证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量装置 |
动作可靠 |
|
|
轿顶的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
动作可靠 |
|
|
双向安全钳及其连杆 |
1.上提拉杆与上划槽顶端接触并保持上安全钳钳口同时处于最大张开状态,且动作同步。 |
|
|
2.下提拉杆与下划槽底端接触并保持下安全钳钳口同时处于最大张开状态,且动作同步。 |
|
| |
3.上下两套安全钳定钳口侧与相邻导轨侧面间距为2.5 |
|
| |
4.导轨顶端伸入上下两套安全钳深度均为33± |
|
| |
轿厢架系统 |
相对导轨距离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垂直应能用≤15Kg力保持 |
|
|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项目 |
在轿顶检修接通后 |
正常运行控制、轿内检修开关、机房检修开关和紧急电动运行应失效。 |
|
|
轿门、轿壁及装饰顶外观 |
平整、光洁、无划痕或碰伤痕迹 |
|
|
滑动导靴 HXD001调整要求 |
1.导靴后端两节螺母间距J=5± |
|
|
2.导靴与导轨顶间隙为0~ |
|
| |
3.导靴与导轨两侧间隙之和不大于 |
|
| |
4.单侧不大于 |
|
| |
滑动导靴 HXD002调整要求 |
1.靴衬架与导靴架间隙L=3± |
|
|
2.导靴后端两调节螺母间距J=11~ |
|
| |
3.导靴与导轨顶间隙为0~ |
|
| |
4.导靴与导轨两侧间隙之和不大于 |
|
| |
5.单侧不大于 |
|
| |
滑动导靴 2KIN0700调整要求 |
1. 靴衬架与导靴架间隙L=3± |
|
|
2. 导靴后端两调节螺母间距J=23~ |
|
| |
3. 导靴与导轨顶间隙为0~ |
|
| |
4. 导靴与导轨两侧间隙之和不大于 |
|
| |
5.单侧不大于 |
|
| |
滚轮导靴 JIGR150AG1/ AG2调整要求 |
弹簧受力均衡,三个弹簧压缩后长度均在34±3mm的范围内 |
|
|
滚轮导靴 JIGS700000调整要求 |
1. 弹簧受力均衡,三个弹簧压缩后长度均在34± |
|
|
2. 同时要求橡胶块与支臂间隙在2± |
|
|
四、检验部位:门系统—1
保证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开门机中心与轿门中心误差 |
≤±1mm |
|
| |||||||||
门机 |
1.开门机座板垂直度在座板高度内≤ |
|
| |||||||||
2 .开门机导轨前端面与轿门地坎前段面间距36± |
|
| ||||||||||
3.开门机导轨下端面与轿门地坎上表面间距门口高+88± |
|
| ||||||||||
4.厅门地坎和轿门地坎间隙为30~ |
|
|
|
|
|
|
|
|
|
|
| |
厅门锁及门刀轮 |
1.厅门门锁轮前端与轿门地坎前端间距为8± |
|
|
|
|
|
|
|
|
|
|
|
2.门刀前端与厅门地坎前端间距8± |
|
|
|
|
|
|
|
|
|
|
| |
3.门锁锁轮动轮与门刀间距6± |
|
|
|
|
|
|
|
|
|
|
| |
4.定轮与门刀间距8± |
|
|
|
|
|
|
|
|
|
|
| |
5.两门刀间距67±1mm(同步70 ,开刀99) |
|
| ||||||||||
厅门锁 |
1.厅门完全关闭后门锁和锁勾的前后和上下间距为2± |
|
|
|
|
|
|
|
|
|
|
|
2.在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勾的最小啮合深度为 |
|
|
|
|
|
|
|
|
|
|
| |
3.门锁关闭到位时触点完全闭合 |
|
|
|
|
|
|
|
|
|
|
| |
厅、轿门导轨 |
厅、轿门导轨必须清洁无杂物 |
|
|
|
|
|
|
|
|
|
|
|
评定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轿门地坎水平度 |
1.在门口宽范围内长度方向的水平度为A级:≤1/1000; B级:≤1/600;C级:≤2/1000 |
|
| |||||||||
2.宽度方向的水平度为 A、B、C级≤± |
|
| ||||||||||
厅门地坎水平度 |
1.在门口宽度范围内长度方向的水平度为A级:≤1/1000; B级:≤1/600;C级:≤2/1000 |
|
| |||||||||
2.宽度方向的水平度为 A、B、C级≤± |
|
| ||||||||||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厅门地坎应高于装修地面 |
2~ |
|
| |||||||||
轿门门吊板垂直度在整个吊板高度内 |
≤1mm |
|
| |||||||||
轿门门备轮与导轨下表面间隙 |
0.3~ |
|
| |||||||||
轿门开与关的尺寸 |
1.完全关闭后两块轿门门板之间的距离为1~ |
|
| |||||||||
2.完全打开后两门板分别缩回门框13± |
|
| ||||||||||
轿门门板与门立柱之间的间隙 |
5± |
|
| |||||||||
轿门门板与地坎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
5± |
|
|
四、检验部位: 门系统2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安全触板其前端与门板端面在三个位置 |
1.门板完全关闭时:右侧触板体缩回门板16± |
|
| |||||||||
2.门板处于半开状态:两侧触板都突出门板48±2mm(同步35) |
|
| ||||||||||
3.门板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两侧触板都突出门板13± |
|
| ||||||||||
4.触板行程3~ |
|
| ||||||||||
门机中心与层门装置中心,门套中心偏差 |
±1mm |
|
|
|
|
|
|
|
|
|
|
|
层门装置 |
1.层门装置座板垂直度板高度内≤ |
|
|
|
|
|
|
|
|
|
|
|
2.门道导轨前端面与厅门地砍前端面间距42.5± |
|
|
|
|
|
|
|
|
|
|
| |
3..门道导轨下端面与厅门地砍上表面间距门口高+70± |
|
|
|
|
|
|
|
|
|
|
| |
4.厅门门吊板垂直度在整个吊板高度内≤ |
|
|
|
|
|
|
|
|
|
|
| |
5.厅门门被轮与导轨下表面间隙在0.3~ |
|
|
|
|
|
|
|
|
|
|
| |
6.完全关闭后两块厅门门板之间的间距1~ |
|
|
|
|
|
|
|
|
|
|
| |
7.完全打开后两门板与平齐或缩进 |
|
|
|
|
|
|
|
|
|
|
| |
8.厅门门板与门套之间的 间隙5± |
|
|
|
|
|
|
|
|
|
|
| |
9.门板与地坎上表面之间的间隙5± |
|
|
|
|
|
|
|
|
|
|
| |
层门外观 |
外观应平整、光洁、无划痕或碰伤痕迹。 |
|
|
|
|
|
|
|
|
|
|
|
在水平滑动层门和折叠门土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上时,门板之间的间隙可以大于6mm,但是不得大于 |
1.对旁开门, |
|
|
|
|
|
|
|
|
|
|
|
2.对中分门,总和为 |
|
|
|
|
|
|
|
|
|
|
|
五、检验部位:整机功能
保证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平衡系数 |
0.4~0.5之间 |
|
| ||||||||||||||||||
限速器安全钳连动实验 |
1、下行安全钳:空载轿厢以速度下行,人为使限速器动作,安全钳应在限速器动作时同时动作,抱紧导轨,电梯驱动主机运转直至钢丝绳打滑。 |
|
| ||||||||||||||||||
2.上行安全钳:切断主机供电,使轿厢空载停在接近地层位置,用开闸扳手打开抱闸,在电梯刚刚开始溜车或即将溜车时人为触发限速器动作,随即上行安全钳动作,电梯轿厢应溜一小段距离后停车。 |
|
| |||||||||||||||||||
层门与轿门连锁实验 |
1.在正常运行和轿厢末停止在开锁区域内,层门不应打开。 |
|
| ||||||||||||||||||
2.如果一层门和轿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运行。 |
|
| |||||||||||||||||||
检修速度下认为动作安全开关实验 |
安全窗、轿底、低坑、限速器松绳有效动作 |
|
| ||||||||||||||||||
上下极限动作实验 |
设在井道上下两端的极限位置保护开关,它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压缩期间起作用。 |
|
| ||||||||||||||||||
评定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水平和垂直振动 |
1、 额定速度V≤ 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峰值粉笔不应大于 A级: B级: C级: |
位置 |
X |
Y |
Z |
| |||||||||||||||
方向 |
上 |
下 |
上 |
下 |
上 |
下 |
| ||||||||||||||
数据 |
|
|
|
|
|
| |||||||||||||||
2、 额定速度1.5v≤2.5/s的乘客电梯: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峰值分别不应大于 A级: B级: C级: |
位置 |
X |
Y |
Z |
| ||||||||||||||||
方向 |
上 |
下 |
上 |
下 |
上 |
下 | |||||||||||||||
数据 |
|
|
|
|
|
| |||||||||||||||
噪音 |
1.机房噪音 A级: ≤70dB﹙A﹚ B级: ≤75dB﹙A﹚C级: ≤80dB﹙A﹚ |
|
| ||||||||||||||||||
2.运行中轿厢内噪音 A级: ≤48dB﹙A﹚ B级: ≤52dB﹙A﹚C级: ≤55dB﹙A﹚ |
|
| |||||||||||||||||||
3.开关门过程噪音A级: ≤48dB﹙A﹚B级: ≤55dB﹙A﹚C级: ≤65dB﹙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轿厢平层精度 |
A级: ≤± |
|
| ||||||||||||||||||
基本项目 |
标准要求 |
检测结果 |
评定结果 | ||||||||||||||||||
正常状态下轿内50﹪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时的速度 |
1.维持原状 |
|
| ||||||||||||||||||
2.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 |
|
| |||||||||||||||||||
紧急报警装置 |
1.为使乘客能向轿厢外求援,轿厢内应设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 |
|
| ||||||||||||||||||
2.该装置的供电应来自GB 7588-2003中 |
|
| |||||||||||||||||||
单梯验收评定结果
1根据质量标准,一次性验收和整改后验收结果为: 1.保证项目共 项, 合格项目 项; 合格率 % 整改后合格项目 项; 合格率 % 2.评定项目共 项, 达到A级标准 项; 比 例 % 整改后达到A级标准 项; 比 例 % 达到B级标准 项; 比 例 % 整改后达到B级标准 项; 比 例 % 达到C级标准 项; 比 例 % 整改后达到C级标准 项; 比 例 % 3.基本项目共 项,合格项目 项; 合格率 % 整改后合格项目 项; 合格率 % 故该梯整机运行质量被一次性评定为 品 经整改后被最终评定为 品 评定人: 年 月 日 审核人: 年 月 日 |
制约的因素:(按管理、安装、调试、甲方、公司产品质量、人员素质六个方面区分) 评定人: 年 月 日 |
整改项目表
整改内容: 评定人: 年 月 日 | |||||
整改措施及整改后所达到的标准: 评定人: 年 月 日 | |||||
整改期限 |
必须在 年 月 日前整改完毕 |
责任人 |
|
日期 |
|
复查结果: 评定人: 年 月 日 |
备注:整改内容必须严格按“安装质量、产品自身质量、甲方原因、其它”四方面归纳区分
遗留问题记录表
遗留问题及原因: 安装问题: 产品自身质量问题: 甲方问题: 其它问题: 评定人: 年 月 日 |
遗留问题跟踪处理结果及时间: 安装问题: 产品自身问题: 甲方问题: 其它问题: 评定人: 年 月 日 |
dhy0006大红鹰官方提供徐州电梯销售,保养,安装维修 。